2024-04-20 作者:王晓禾 来源:肾内科 浏览量:
每年的4月20日为“世界痛风日”,也叫“全民关注痛风日” 旨在提高公众对痛风这一常见疾病的关注。在古代,痛风被称为“帝王病”,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(或)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种疾病,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、畸形及痛风石形成等不适。
肾内科主任侯国存介绍,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增高,进而引发关节红肿、畸形及痛风石形成等一系列症状。在中国,痛风的患病率约为1%-3%,已成为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。
痛风发作时疼痛剧烈、难以忍受。多在饮酒、食用海鲜或关节损伤后发生,局部关节红肿、皮肤发热,夜间症状明显,常被误诊为皮肤软组织感染。慢性痛风可以出现痛风石及关节畸形。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是脚的大踇趾,也可以引起踝关节、膝关节、手关节等部位受累。严重患者可以出现肾脏损害,如尿酸性急性肾衰、尿酸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泌尿系统结石等不同类型。
治疗痛风,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消炎镇痛为主,通过合理使用秋水仙碱、非甾体消炎药、激素等药物,控制炎症,缓解疼痛。而在急性期后,需坚持应用降尿酸药物,把血尿酸控制在达标范围内,以预防痛风的反复发作。
预防痛风,首先要控制饮食,尤其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,如海鲜、动物内脏等。同时,戒酒也是关键,酒类可升高尿酸水平,诱发痛风。此外,保持健康体重,控制血压、血糖,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,也是预防痛风的重要措施。
侯国存提醒,痛风是一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疾病。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,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痛风,避免关节畸形的发生,提高生活质量。(王晓禾)